《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G2000018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培养层次大专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类必修课

修课方式: 必修                        教学时数:108

总学分数:6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2.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提高职业适应准备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总方针,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性。

4.课程作用:学校体育总体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它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体质水平。

体育包涵的竞争、勇于挑战、直面挫折、团队意识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重塑健康体魄,培养协作意识、沟通、创新、决策能力、吃苦耐劳具有独特作用。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面对日益竞争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生理的,同时也体现在对学生良好的人格塑造与健康个性的形成上。本课程标准基于上述背景,融合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标准、岗位能力标准),在强调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今后从业、胜任工作岗位所应具有的身体素质与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国家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能力标准制订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3、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6、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7、国务院转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二、课程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二)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三)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四)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理论基础

(1)体育概述

(2)体育与健康

(3)高校体育

(4)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应急处理

(1)了解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体育文化的内涵;项目运动特点;锻炼价值;正确的健康观;运动欣赏。

了解与运动、职业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2)懂得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竞赛组织

3)掌握运动技术、战术;实际运用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重点: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难点: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应急处理

10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模块二

田径运动

(1)田径运动概述

(2)短跑

(3)中长跑

(4)跳高

(5)跳远             

(1)通过学习竞技项目的田径,使自己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以及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并运用所学技能能够参加一些正式田径的比赛

(2)在田径练习和比赛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田径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田径运动的教学,掌握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的基本技术,利用跑跳投进行锻炼的科学方法,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教学难点: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困难,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10

模块三

篮球

(1)篮球运动概述

(2)移动

(3)运球

(4)传球

(5)投篮

(6)篮球比赛规则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篮球的核心基本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了解比赛过程,选择个人角色,增加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参与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运球、传接球、投篮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根据规则与裁判方法,提高基本技术在比赛过程的运用能力;掌握正确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发展体能。

教学难点:学生的篮球意识;基本技术串连;选择适合个人的位置与比赛实践的运用;以及经常参与篮球活动的习惯。

12

模块四

排球运动

(1)排球运动概述

(2)移动

(3)垫球

(4)传球

(5)发球

(6)排球比赛规则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排球的核心基本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了解比赛过程,选择个人角色,增加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参与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垫球、传球、发球基本技术;通过比赛体验,促运动技能形成。。

教学难点:学生的排球意识;基本技术串连;选择适合个人的位置与比赛实践的运用;以及经常参与排球活动的习惯。

12

足球

(1)足球运动概述

(2)踢球技能

(3)接球技能

(4)运球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足球的核心基本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了解比赛过程,选择个人角色,增加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参与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球、接球、运球基本技术;通过比赛体验,促运动技能形成。

教学难点:

球和脚的位置以及击球部位的判断和准确掌握,                                                                                                                                                                                                                                                                                                                                                                                                                                                                                                                                                                                                                                                                                                                                                                                                                                                                                                                                                                                                                                                                                                                                                                                                                                   以及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习惯。

12

乒乓球

(1)乒乓球运动概述。

(2)基本步法

(3)发球

(4)接发球

(5)推挡技术

(6)乒乓球比赛规则

掌握乒乓球技术中的握拍、步法、发球、接发球、推挡等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步法、发球、接发球、推挡等基本技术;通过比赛体验,促运动技能形成。

教学难点:学生的乒乓球意识;基本技术的熟练与提高;以及经常参与乒乓球活动的习惯。

10

羽毛球

(1)羽毛球运动概述

(2)步法

(3)发球技术

(4)击球技术

(5)羽毛球比赛裁判方法

掌握乒乓球技术中的握拍、步法、发球、接发球、推挡等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步法、发球、接发球、推挡等基本技术;通过比赛体验,促运动技能形成。

教学难点:学生的乒乓球意识;基本技术的熟练与提高;以及经常参与乒乓球活动的习惯。

12

武术

(1)武术运动概述

(2)武术基本功

(3)组合练习

(4)太极拳

了解武术运动,培养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组合练习和太极拳。

通过武术的练习,体验身心合一,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精气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能自主练习,促进身心健康,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和学习中。

 

教学重点: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组合练习和太极拳;通过练习、表演和观摩,促进运动技能形成。

教学难点:精、气、神的合一;基本技术的熟练与提高;以及经常参与武术运动的习惯。

20

形体运动

(1)健美操

(2)瑜伽

(3)健美运动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健美操和瑜伽的基本动作与练习方法,培养优美的体态,形成健美的体型,发展健康、活波、开朗、自我表现等心理素质,提高审美观,抒发健康的情感,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掌握健美操和瑜伽的基本动作、组合练习;通过练习、表演和观摩,促进运动技能形成。

教学难点:基本动作的熟练与提高;以及经常参健美操和瑜伽的习惯。

20

 

 

 

 

 

                    合计

108

 

2.学习情境设计

对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理论基础

教学时间

10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知道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项目运动特点、锻炼价值;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会运动欣赏。

2.熟知与运动、职业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2.懂得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竞赛组织方法

 

 

3.了解与运动、职业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2)

 

2.XXXXX

……

学习内容

1体育概述

2体育与健康

3高校体育

4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应急处理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知道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项目运动特点、锻炼价值;

2.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

3.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4.会运动欣赏。

5.熟知与运动、职业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观摩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图

课堂导入→概念讲授→影视观摩→案例分析→讨论总结

教学条件

体育理论教材、多媒体教室、课件、体育影视资料、体育理论专业教师

考核方式

课堂抽查、技能考核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所需要的教学团队结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

教师专业结构:亟待引进体育理论、篮球、排球、羽毛球和形体运动专业教师

教师能力与水平:中青年教师教学有待提高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综合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多媒体教室、形体房都亟待建设。

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都待建设。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式、发现式、技能掌握式、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主动体育模式

2.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与完整法、练习法、游戏与比赛法、预防和纠错法

3.教学手段:口头语言、挂图、电子视听设备、多媒体网络技术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大学体育与健康》主编:全爱清、陈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

2.教学参考资料

注明学习资料资源:《高职高专学习指导用书-体育》、《篮球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武术》

信息化教学资源: www.tyjx.net.cn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2.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结合

认知鉴定:开卷笔试、课堂抽查

运动技能鉴定:按标准评分

(五)其他必要说明

版权所有 ?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地址:永州市零陵区南津北路338号 联系电话:0746-6368162 湘ICP备14001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