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学》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口腔黏膜病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口腔医学

制定人:吴南

合作人:毛海华

制定时间:2019.9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黏膜病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X243115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修课方式:限选                                  教学时数:16学时                           

总学分数:1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口腔黏膜病学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它所研究的疾病种类繁多,而且与机体的全身状态之间联系密切,它主要是探讨与口腔疾病有关的内科学原则以及采用药物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规律。

2.课程性质:这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型课程。本课程注重实用知识的讲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临床具体病例诊断与治疗能力的培养,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临床案例教学。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口腔黏膜病学》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是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病学等专业临床知识的基础上开设。

4.课程作用:课程以培养能够阐述口腔黏膜病学的发展史、基本概念及理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的病因、病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熟悉主要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初步具有口腔黏膜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初步具有诊疗口腔黏膜疾病常用相关技术的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黏膜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2.课程设计思路

1)《口腔黏膜病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型课程。本课程注重实用知识的讲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临床具体病例诊断与治疗能力的培养,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临床案例教学。

2)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口腔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临床常见黏膜病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标准要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规范性。

3)课程以强化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临床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角色扮演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口腔黏膜病学》系统学习16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系统科学地阐述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过学习本课程,对口腔黏膜病及某些全身系统病的口腔表征具有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求实、创新的专研精神。

(二)能力目标

学生应能对口腔黏膜常见病具备诊断及治疗能力,写出正确详细的病历,作出初步诊断,并能掌握常见口腔黏膜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三)素质目标

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求实、创新的专研精神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关心和爱护病人习惯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口腔黏膜病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情境一

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掌握: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临床病损如:斑、斑片、丘疹、疱、大疱、溃疡、糜烂、结节、萎缩、皲裂、假膜、痂等。

熟悉: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黏膜组织的代谢与更新,增龄性变化。

了解: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及常用检查与诊断方法。

 

本章重点是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临床病损,难点是部分基本病损的鉴别及口腔黏膜组织的代谢与更新

理论:1

 

情景二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掌握: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的的鉴别诊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了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的发病机制;深部真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本章重点是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难点是单纯疱疹、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的鉴别诊断。

理论:3

 

情景三

口腔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熟悉:超敏反应的特点;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了解: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

 

本章重点是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难点是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多形性红斑的鉴别诊断。

理论:1

 

情景四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掌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选择、用药原则;创伤性血疱和创伤性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熟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理特点及疗效评价试行标准;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全身治疗;放射性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塞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因。

 

本章重点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分型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选择、用药原则;难点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治疗方案选择,白塞病的鉴别诊断及全身治疗。

理论:3

 

情景五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掌握:寻常型天疱疮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熟悉:瘢痕性类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和临床损害特征。

了解:其他大疱性疾病。

 

本章重点是寻常型天疱疮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难点是寻常型天疱疮诊断与治疗原则。

理论:1

 

情景六

口腔斑纹类疾病

掌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口腔白色角化病的定义,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及防治措施。

了解:白色海绵状斑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本章重点是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难点是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的防治措施。

理论:3

 

情景七

唇舌疾病

掌握: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各型口角炎、地图舌、沟纹舌、萎缩性舌炎、舌乳头炎、正中菱形舌、毛舌、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各型唇炎、口角炎、舌炎的病因及病理。

了解:味觉异常的病因及治疗。 

 

本章教学重点是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各型口角炎、地图舌、沟纹舌、萎缩性舌炎、舌乳头炎、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难点是各型唇炎、口角炎、舌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理论:2

 

情景八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掌握:梅毒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艾滋病病因、传染途径、口腔表现。

熟悉:梅毒的分类、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了解:梅毒的治疗、预防。

 

教学重点是梅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艾滋病传染途径、口腔表现;教学难点是梅毒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理论:2

 

                    合计

16

 

 

2.学习情境设计

 

对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临床病损如:斑、斑片、丘疹、疱、大疱、溃疡、糜烂、结节、萎缩、皲裂、假膜、痂等。

熟悉: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黏膜组织的代谢与更新,增龄性变化。

了解: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及常用检查与诊断方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介绍黏膜相关概念。 

二、重点介绍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特点。 

三、介绍口腔黏膜病的历史沿革,定义的由来,五十年发展概况,当前国内外临床及研究动态,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况。

第二节 口腔黏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详细介绍口腔黏膜的上皮层,固有层,黏膜下层,基底层特点及功能。 

二、介绍口腔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感觉功能及其它功能。 

第三节 口腔黏膜组织的代谢与更新

一、口腔黏膜的能量代谢特点。 

二、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分裂部位,更新时间,细胞循环周期。 

第四节 口腔黏膜临床病损特点

一、重点介绍斑、丘疹、白斑、疱、大疱、脓疱、溃疡、糜烂、结节、肿瘤、萎缩、皲裂、坏死、坏疽等病理及临床特点。

第五节 口腔黏膜病的检查及诊断

一、介绍病史采集的意义。 

二、介绍病史采集中的问诊、病历书写等内容。 

三、介绍检查的准确性,部位特点,辅助检查和一般检查的方法及国内外的主要概况。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展示、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讨论精讲→回归临床→练习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教学时间

3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的的鉴别诊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了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的发病机制;深部真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的特征、致病过程、复发机理的介绍。 

.详细介绍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三、介绍单纯性疱疹的病理及形态学诊断、免疫学检查等诊断内容。 

四、重点讲解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思路及用药原则概述。 

第二节 带状疱疹

一、详细介绍带状疱疹病毒的特征。 

二、介绍描述带状疱疹病毒的病理。

三、详细介绍带状疱疹病毒的临床表现、治疗用药。 

第三节   手—足—口病

一、介绍手—足—口病的致病原、病理特征。 

二、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用药的基本原则及预防措施。 

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

一、念珠菌中七种致病性的比较、念珠菌的毒性。 

二、念珠菌的致病条件性。 

三、详细介绍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的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念珠菌性口炎、舌炎的特点,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特殊表现。 

四、口腔念珠菌病的病理表现。 

五、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要点。 

六、口腔念珠菌病的局部、全身、中西医用药原则及具体药物。 

第五、六、七节   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坏疽性口炎

一、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坏疽性口炎的致病原特点。 

二、讲解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坏疽性口炎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确诊方法。 

三、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坏疽性口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原则。

学习性工作任务

临床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展示、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讨论精讲→回归临床→练习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教学时间

1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熟悉:超敏反应的特点;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了解: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讲解I—IV型变态反应的过程及临床相关疾病。 

第二节  药物过敏性口炎

一、常见的致敏药物。 

二、药物过敏性口炎口腔、皮肤的临床特征、全身表现。 

三、诊断要点及治疗用药、预防措施。 

第三节  接触性口炎

一、常见的致敏药物。 

二、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的口腔、皮肤的临床特征、全身表现。 

三、诊断要点及治疗用药、预防措施。

第四节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变态反应类型、常见的过敏原。 

二、血管神经性水肿急速发病特征。 

三、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诊断、鉴别诊断。 

四、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应急治疗。

第五节   多形性红斑

一、多形性红斑的病理特征。 

二、多形性红斑的常见过敏因素与致病特点。 

三、轻型、重型多形性红斑的口腔、皮肤及全身的临床表现。 

四、多形性红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五、多形性红斑的治疗原则。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展示、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讨论精讲→回归临床→练习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教学时间

3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选择、用药原则;创伤性血疱和创伤性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熟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理特点及疗效评价试行标准;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全身治疗;放射性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塞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因。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一、可疑的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致病因素。 

二、轻型、重型、疱疹型阿弗他溃疡的临床各型特征及诊断要点。 

三、治疗的原则。详细介绍局部用药、全身用药、中西医结合用药,特别是激素应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第二节 白塞病

一、白塞病三联征:口—眼—生殖器。 

二、白塞病的口腔、眼、生殖器及其他系统的病变特点。 

三、白塞病的病理,1989年的诊断标准。 

四、白塞病的全身免疫治疗、调节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三节 创伤性血疱及溃疡

一、创伤性血疱、褥疮性溃疡、Bednar溃疡、Riga-Fede溃疡的具体临床表现,溃疡形态与创伤物的楔合因素。 

二、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学习性工作任务

临床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展示、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讨论精讲→回归临床→练习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教学时间

1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掌握:寻常型天疱疮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熟悉:瘢痕性类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和临床损害特征。

了解:其他大疱性疾病。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天疱疮

一、天疱疮的自身免疫病因证据。 

二、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口腔及全身表现。 

三、天疱疮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等的具体内容。 

四、天疱疮的治疗方法,支持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具体用法、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 

第二节 类天疱疮

一、类天疱疮的自身免疫病因。 

二、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口腔、眼、皮肤及其他部位病损特点。 

三、瘢痕性类天疱疮的免疫诊断特征。 

四、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原则,目前治疗状况。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展示、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讨论精讲→回归临床→练习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斑纹类疾病

教学时间

3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掌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口腔白色角化病的定义,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及防治措施。

了解:白色海绵状斑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癣

一、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等

二、口腔扁平苔藓的病理光镜观察、电镜观察、免疫病理

三、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病损、皮肤病损、指(趾)甲病损

四、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根据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病损对称性、病损特征进行诊断;活检。

五、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盘状红斑狼疮、白斑、口腔红斑、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迷脂症

六、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 口腔白角化症

一、口腔白角化症的病因: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

二、口腔白角化症的病理

三、根据临床表现、有刺激因素及去除刺激因素后能消退等特点进行诊断

四、鉴别诊断,白色水肿、颊白线、灼伤

五、治疗:去除刺激因素;维A酸制剂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一、口腔白斑病的定义

二、病因:吸烟等理化刺激、念珠菌感染、全身因素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分类及各型的色形质特点;癌前病变上皮增生等,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

五、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

六、癌变倾向问题:年龄、性别、吸烟、部位、类型、病理、时间、症状

七、鉴别诊断: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迷脂症、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化、梅毒黏膜斑

八、防治:卫生宣教、去除刺激因素、维A酸制剂、有癌变倾向者定期严密复查、中医中药治疗等

第四节  口腔红斑病

一、口腔红斑病的定义

二、病理

三、口腔红斑病的临床表现:上皮增生、上皮萎缩、上皮异常增生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癌前病变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手术切除

第五节  盘状红斑狼疮

一、盘状红斑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二、盘状红斑狼疮的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唇红部黏膜病损、典型皮肤病损、癌变倾向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五、鉴别诊断:慢性唇炎、扁平苔藓

六、防治避免和减少日光照射、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氯喹等)、中医中药治疗

第六节  白色海绵状痣

了解内容,学生自学。

第七节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一、流行病学高发地区

二、病因:咀嚼槟榔、刺激性食物、其他全身因素

三、临床表现:条索样损害、症状;癌变倾向

四、病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变性

五、诊断:高发地区、生活习惯、临床表现、症状

六、鉴别诊断:白斑、扁平苔藓、白色角化病

七、治疗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展示、情境教学法、课后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讨论精讲→回归临床→练习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唇舌疾病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各型口角炎、地图舌、沟纹舌、萎缩性舌炎、舌乳头炎、正中菱形舌、毛舌、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各型唇炎、口角炎、舌炎的病因及病理。

了解:味觉异常的病因及治疗。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唇炎

一、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二、腺性唇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三、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第二节  口角炎

.感染性口角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创伤性口角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三、接触性口角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四、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第三节  舌疾病

一、地图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沟纹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三、舌乳头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四、毛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五、正中菱形舌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六、萎缩性舌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第四节  灼口综合征

一、灼口综合征的定义

二、灼口综合征病因:局部因素、系统因素、精神因素

三、病理:无异常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床旁教学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梅毒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艾滋病病因、传染途径、口腔表现。

熟悉:梅毒的分类、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了解:梅毒的治疗、预防。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梅毒

一、病因:苍白螺旋体

二、传染途径:性接触传染 胎传(垂直传染) 非性接触传染 输血传染

三、临床表现:

1、获得性梅毒

一期梅毒:硬下疳,唇、舌多见

二期梅毒:梅毒黏膜斑

三期梅毒:树胶肿,梅毒性舌炎及舌白斑

2、先天性梅毒 

四、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 梅毒血清学试验

五、治疗:遵循及时治疗,剂量足够,疗程规则,追踪观察,对传染源及性接触者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原则。首选青霉素(过敏者除外)。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床旁教学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本课程由口腔教研室负责,按学生人数配备任课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至少1人,负责理论及实验授课,要求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双师资格,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另需辅助教师2人,负责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授课,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在教室和临床完成。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施及相应的教学模型,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实践教学在口腔临床完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

3)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创设工作情境,利用实物、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习题、模拟试卷、问答、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高职高专《口腔黏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03-02第三版.

2.教学参考资料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选择题,占80﹪,由题库出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平时授课情况占20%。

(五)其他必要说明

版权所有 ?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地址:永州市零陵区南津北路338号 联系电话:0746-6368162 湘ICP备14001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