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永州日报】身残志坚铸师魂——记轮椅上的全国优秀教师张琼宇
作者:   时间:2020-09-14   点击数:

刊发日期:2020-09-10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邹鹏轩 通讯员 王曙明

人物档案

张琼宇,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生物学博士,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部副教授。他已发表科研、教改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3本。他下肢瘫痪,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今年荣获“湖南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9月7日下午,刚参加完院系活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大二学生陈永锋和几名同学特意比往常提前一点走向教室。“这次怕是要赶在张老师前到了吧!”几名同学相视一笑。

一进门,轮椅上熟悉的身影一如往常地出现在眼前。清爽的短发,秀气的面庞, 张琼宇正面带微笑等着自己的学生上课。

提前20分钟到教室,和学生们课前略作交流,从2010年从教至今,这个习惯张琼宇坚持了10年。

1989年,张琼宇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因求学期间品学兼优,被学校保送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6月,他博士毕业准备前往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就在他办理签证时,因突发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肚脐以下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只能坐在轮椅上。

2010年9月,在省残联、永州市残联推荐下,张琼宇走进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基础学部专任教师,成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首位“轮椅上的男博士”。

身残志犹坚,讲台写春秋。10年来,张琼宇用责任和毅力、执着和热爱,不断演绎一个个精彩的人生历程,谱写着灿烂青春华章。

排除万难成为合格教师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部307教室,97个座位坐无虚席。

一位清秀而白皙的老师坐在轮椅上,正在给学生上课。他的声音洪亮,旁征博引而不乏幽默。下课铃声响起,大家自发起立,热烈鼓掌。

授课老师叫张琼宇,80后,生物学博士,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部副教授。

时序倒转10年,张琼宇的人生经历了一场巨变。27岁的他博士毕业,准备前往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就在他办理签证时,突发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半年后,张琼宇虽然经过医院的全力救治,最终还是肚脐以下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成为双下肢完全瘫痪的病人,以后的人生只能坐在轮椅上渡过。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一直很顺利,17岁考上大学,被学校保送硕博连读,还准备出国做博士后研究。没想到,命运突然就被改变了,感觉跌入了万丈深渊,人生被黑暗吞噬了。”张琼宇眼中有泪。

面对人生的巨变,张琼宇曾一度长吁短叹。这时,家人、朋友不断帮助和鼓励他。同时,张琼宇看了霍金、张海迪等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也想起和志同道合伙伴科研报国的约定、想起老师们的殷切期望与寄语、想起穿上博士服的自豪与荣光……

残酷的现实,理性的思考,张琼宇内心开始变得强大起来,精神动力也不断积聚。“我的余生不能躺在医院里,要竭尽所能回归社会。”张琼宇告诉记者道,“要像霍金一样,即便坐在轮椅上,也要挺直自信的脊梁,勇于探索未知科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走进学校,站上讲台,对一个年轻、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意味着人生从此揭开了五彩斑斓的崭新一页。但对张琼宇来讲,他要“站”在讲台上,却要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付出比其他老师更多的努力。

为了上好每节课,张琼宇每天必须做4个小时康复运动和理疗,来维持身体机能,还要忍受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幻觉疼痛和痉挛疼痛,频繁应付口腔溃疡、尿路感染、褥疮、肛裂等各种脊髓损伤并发症。

不能正常站立上课,张琼宇最担心课堂效果不佳。为此,他加班加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学情分析到课后反思,从教案书写到课件制作,每个细节都认真打磨。“我没有办法长时间进行板书,在讲述的过程中,如果时间太长了,我的声音会越来越小,也会觉得越来越疲劳,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利的。”

如何把这个课堂上的劣势改变?张琼宇开始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他制作了与各教学知识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教学动画、实验操作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了云课程,并积极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微课等数字资源,可以让我更好地掌握学情,在课堂教学中也能更好地让学生成为主角。”

要是上午上第一节课,张琼宇必须6时起床,做康复运动和理疗。然后,母亲推着他赶往学校。上课前,张琼宇禁水禁食。课间休息,他还必须努力用手撑起身体,缓解痉挛疼痛。

张琼宇从事教书育人的过程,其实也是同病魔抗争的过程。由于双下肢完全瘫痪,导致人体机体免疫力下降,尽管教书工作强度较大,但他上课总是提前20分钟赶到教学楼,从不迟到。即使引发一些并发症,他都咬牙撑到寒暑假才会去住院治疗。10年时间,他虽先后因咽部血管瘤和神经源性膀胱进行了多次手术,一旦出院又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再次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要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己先要一桶水。张琼宇除搞好日常教学外,还十分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从2012年起,他就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信息化教学水平。他刻苦学习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努力钻研制作高水平的数字资源,为学生创设优良的信息化条件,推进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从而达到教学全过程优化的目的。他利用微课为主的各种数字资源在课前对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传递和一般知识的考核,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表达、分析和讨论,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优势、潜能得到挖掘与开发,原本精彩纷呈的课堂就更加生动高效了。他制作的微课曾获湖南省微课大赛个人二、三等奖,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三等奖。他在国家级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主持完成了《组织胚胎学》课程建设,制作上传资源1600多条,有33所高校的教师利用这些数字资源开展线上教学;他在智慧职教平台主持开设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慕课被立项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选课总人次近8000人,使用课程学校总数达200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全国各地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借助资源库学习,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说练就了一手‘真功夫’,就业时也颇受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党委书记黄小明为张琼宇的创新教学方式点赞。

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贴心人

熟悉张琼宇的人都知道,他所教的班级承担着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计划的重任,称为“乡村医学班”。 然而,这个班的学生全部都来自农村,不仅年龄跨度大、医学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习欲望也不强……学校很多老师一看就认为难带好,纷纷打了退堂鼓。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专业思考,让张琼宇深深感受到教育对人的生命的滋养、唤醒和提升的功效。在他的内心,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志向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引领着他用爱和奉献去播撒阳光,赋予人生更高的含义。

张琼宇主动担起这个班的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求医经历、实际病例融入教学。很快,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该班一跃成为学院最好管理的班级之一。“与张老师交流,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强者和弱者,我们会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回报祖国。” 毕业生王维说。

开设讲座、面对面交流帮扶,只要时间允许、身体能撑得住,张琼宇总会自己推着轮椅,满怀热情地和学生们交流,用自己的勤奋和敬业不断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多年来,他克服身体不便,指导各类学生达3万余人,忙碌的身影遍及学校每个角落。

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张琼宇曾经担任2014级5年制护理1班班主任四年时间。在这期间,每周他都克服困难坚持下班辅导或指导团日活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促使整个班级形成了勤学乐学、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多次获得学院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班长被评为永州市“三好学生”。

他还常常捐钱给家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把社会对他的关怀传递到学生那里,直到受助学生家长把电话打到学校,领导和同事才知道这件事情……

每天过得这么辛苦,不感到累吗?常有人不解地问。“传递关爱,回报社会,就应该见诸实际行动。看到有人从这些努力中受益,就觉得很值。”张琼宇说。

从一个有志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一个残疾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位可敬的高校教师,张琼宇不断在逆境中演绎着精彩的人生,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每一份荣誉,都是大家对我的认可与厚爱,我都非常珍视,也已转化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张琼宇说。

 


  • 学校官微


  • 湖南省教育厅官微